一百多年来,北京铁路建设历经沧桑巨变,从无到有,蓬勃发展,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。清未曾建立了一些铁路,是为北京早期的铁路,主要的有如下一些。

  宣武门铁路

  同治二年(1863年),洋务派李鸿章首发修建铁路之议,奏请慈禧太后批准。当时同治皇帝才7岁,不懂理政。慈禧对铁路一无所知,没有复文。同治四年(1865年),李鸿章同当时的顺天府尹议妥,允许英国商人杜兰德悄悄地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一条1000米长的铁路,铺设铁轨,试行火车。一辆蒸气机车,6辆客用列车,并招聘数十名摩登少女,着华丽服装,不停地向观者招手示意。经费全由英商投资,只求慈禧赏光。不料慈禧没有露面,她偏听某些保守派大臣意见,说修建铁路有三大弊端:资敌、扰民、失业。还说修铁路有伤京城风水。慈禧太后便示意英商,将这条铁道路枕拆除,铁轨、火车头和列车运回英国。这件事就这样搁浅了。虽未建成铁路,但英国人认为在北京宦武门外大街举办了一次火车展示,大清政府为其提供了一个免费广告场所,是一个好的商机的开始,所以挺高兴。

宣武门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。但并不是商业运营铁路。不过,清来修建铁路的热潮,就是从宣武门外修建铁路起步的。《申报》记载了当年北京市民观看火车的情景:

“此处紊称僻静,罕见过客,今忽有火车经过,即见烟气直冒,而又见客车六辆、皆载以鲜衣华服之人,乡民有不诧为奇观乎?是以尽皆面对铁路、停工而呆视也。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,或有少年荷锄而痴立者,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嘻笑者,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老前者,仅见数处,则或牵牛惊看似作逃避之状者,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。”

  紫光阁铁路

  光绪四年(1878年),李鸿章同英国商人谈判议妥,由英方在慈禧太后身边修建一条铁路专列,从中南海的紫光阁直达北海静心斋,全长约2000米。英国商人为何为慈禧太后修专列?主要是为了争取同清政府达成火车交易。这一招非常有效。慈禧太后亲自登上这列驰骋子宫廷禁苑的专列,大开眼界。此后,改变了以往的态度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,李鸿章奏请修筑天津到通帅I的铁路(即津通铁路,全长约’100公里,客运、货运兼

顾),张之洞奏请修筑卢汉铁路。(从卢沟桥至湖北汉口镇的铁路,全程1315公里,这就是后来的京汉铁路),均获得批准。1902年又开通了通州至北京的铁路,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全程1133公里的京奉铁路也开通。

    紫光阁铁路这条御用铁路和一辆蒸气机车、13辆不同颜色的客用列车到宣统时尚存,但已残废,不能运行,隆裕太后曾懿旨修复,以继续使用。庆亲王奕勖奉旨招商筹划其事,因需要11万两银子,难以筹集,只好暂缓。宣统三年,清王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,隆裕皇太后和宣统皇帝的梦想破灭。不久,中南海成了袁世凯的天下,北海西岸成了张学良的练兵场。这条御用铁道便消失了。

    京张铁路

    京张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,由中国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(1861年——1919年)于1905年到1909年主持修建,全程201公里。建筑工程非常艰巨,特别是从南口、青龙桥到岔道城的一段,要穿过军都山险陡的关沟地带。要开凿居庸关、五桂头、石佛寺和八达岭等共1645米的4座隧道。詹天佑因地制宣,运用“人”字形线路,减少了工期,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建成。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在我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    宣统三年(1911年)还开通了京浦铁路(浦,即江苏浦口),全程913.5公里,即后来的京沪铁路。

    环城铁路

    光绪庚子年以后,北京修筑环城铁路。这项工程要拆除各座城门的瓮城。全程约16公里,主要是运货、运煤,也有客运。现在北京的地铁2号线,大体就是沿当初环城铁路的下方通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