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解1975年以来怀化铁路总公司职工、家属寄生虫病种类、分布及影响因素,为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,我们对管内报告的乙、丙类寄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。

1  疫情概况

1.1  病种分布  1975~2000年,管内报告阿米巴痢疾、疟疾、血吸虫病3种,乙、丙类寄生虫病共计241例,年均发病率为22.33/10万,各病种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:疟疾,阿米巴痢疾,血吸虫病(X2—261.71,P<0.001);其中疟疾发病数占81.74%,阿米巴痢疾、血吸虫病分别占17.43%、0.83%。

1.2  时间分布  26年来,管内寄生虫病发病率(以每5年为一观察单位)呈直线下降趋势,6~lo月为寄生虫病发病高峰。

1.3  人群分布

1.3.1  职工、家属分布  在241例寄生虫病患者中,职工202例,家属39例,分别占83.82%和16.18%。

1.3.2工种分布  以工务系统养路工、车站运输作业人员发病为主,各占职工发病总数的22.77%。

1.3.3  年龄分布  0~75 a各年龄组均有发病,以20~40 a青壮年为主,占总发病数的56.10%。

1.4地区分布  怀化铁路总公司管辖湘黔、焦柳铁路,其中以湘黔线的怀化、新化、低庄地区为主,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8.59%、34.03%和14.84%。

2主要疫情动态

2.1  疟疾  报告197例,年均发病率为18.25/10万,1975~2000年,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。发病有一明显夏秋季(6~10月)高峰。职工发病率高于家属(X2—138.99,尸<o.O‘0—1),工种以养路工和车站运输作业人员所占比例大,分别为22.44%和23.08%。发病地区以新化、怀化、低庄三地为主,分别占41.62%、29.44%和16.75%。

2.2  阿米巴痢疾  1975~1991年间共报97例,1992年后无病例报告,年均发病率3.89/10万,年发病率呈直线下降趋势,呈现一夏季(7~9月)发病小高峰;职工发病率高于家属(X2—20.39,尸<0.001),率比为3.57:1;工种、年龄未见明显聚集现象。发病地区以怀化(52.38%)、新化(26.18%)为主。

2.3  血吸虫病  仅1992年报告2例,年均发病率0.19/10万,病例均来源于怀化职工,经流行病学调查,患者均有疫区居住史。

3流行病学特征

    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曾经严重威胁管内广大职工、家属的乙、丙类寄生虫病(疟疾、阿米巴痢疾),由1975~1979年的年均发病率192.51/10万,下降至1995~2000年的1.14/10万。

    疟疾是怀化铁路总公司管内流行较广、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,自1975年本站建站以来,我们积极地开展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和一系列防治工作,及时发现并管理传染源,实施“一预防三根治”为主的防治措施,通过春季抗复发治疗,管内疟疾发病率由1975年的180.18/10万,下降至2(30—0一年己消除疟疾。

    公司管内寄生虫病呈现明显夏秋季发病高峰,此特征主要表现的是疟疾发病的季节特点,与经典理论描述相符。职工疟疾发病率高于家属,工务、车站两系统职工疟疾发病率高尤为突出,这主要是由于工务、车站职工多夜间露天作业,受蚊虫叮咬等暴露机会相对较多。

    因为两地人口较其它地区密集,加大了寄生虫病感染几率。

    为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,针对管内寄生虫病流行特征及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,特提出以下控制对策:①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,进一步普及卫生知识,提高广大职工、家属防病水平;⑦疟疾流行前期(5月)做好重点人群(车站、工务系统职工)疟原虫带虫率监测工作,发现带虫者及时根治,防止疫情扩散,同时应开展周边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,严格控制输入性疟疾的传入;⑧进一步完善寄生虫疫情报告制度,杜绝漏报等违法行为,以便加强传染源管理;④各级医疗单位应定期整理、分析寄生虫病有关资料,以掌握其流行动态,从而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治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