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首页 > 工作资料 > 铁路车务

襄阳北编组站实施内涵增产上量的调查与结论

2012-12-23 11:12:01来源:用户投稿作者:王桦(武汉铁路局办公室)

1襄阳北编组站面临的困难与压力

襄阳北编组站位于沪汉蓉、大(同)湛(江)2条大能力通道交汇处,是进出川渝、北煤南运主要通道上的重要“咽喉”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铁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,尤其是武康增建二线和电化改造后,打通了入川“瓶颈”,襄阳北编组站点线能力不配套、制约整体运输的矛盾越来越突出,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:

1.1运能极度紧张,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

历经多次调图,图定货物列车由2006年的134对增至目前的235对,日均办理车由10407辆增至17125辆,超查定能力38.3%,超设计能力27.8%。目前,平均每14min有一列车在站解体、每7min有一台机车出库、每3nun有一列车到发,作业量在全路单向编组站中排名第一。

1.2作业组织复杂,长期处于高强度状态

由于汉丹东线、焦柳北线与襄渝线、焦柳南线到发线有效长度不一致,造成车站衔接的4个方向共有10种机型、11种牵引定数。同时,编组计划细小,车流组号多1/3个,增大了作业组织难度和现场作业强度。据统计,货检员每班要检查鉴定20多列、千余辆货车,信号员每班排列500多个调车进路、150多个列车进路,平均66s要排一个进路。

1.3施工任务繁重,长期处于多干扰状态

车站的自身改造升级,武康二线、洛张电化改造等施工,都在站内既有线或邻近既有线作业,持续时间长,对运输的干扰突出。2008年以来,站内一缴施T2次780min,二级施19次1720min,三级施工1788次18.59万min,平均每天施工156min。

2襄阳北编组站采取的对策与措施

襄阳北编组站瞄准一流目标,突破传统思维,走出一条内涵增产上量之路。

2.1变压力为动力,树立与路网中心支点地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

襄阳北编组站以观念更新为引领,引导干部职工牢同树立3种意识:

一是全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。站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,用路网中心支点地位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,坚持全局一盘棋,克服畏难情绪,增强机遇意识,坚定必胜信心,切实担负起运输畅通的神圣使命。

二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。引导职工认识现状,襄阳北编组站已对全局、全路运输形成制约,必须克服“等靠要”思想,迎难而上,只争朝夕,尽快改变现状。

三是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。引导职工正视运能与运量的矛盾,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,主动转变观念,提升标准,敢于超越,奋勇争先,牢牢把握增产上量攻坚战的主动权。

2.2变常规为精细,创新与大幅度增产上量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

襄阳北编组站把增产上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,以推行运输组织的立标、贯标、达标为抓手,大力推行精益生产模式,努力使运输组织达到系统最优。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:

一是严密作业环节控制,力求无效作业时间最短。按照“到、解、调、取、集、编、发”逐段进行分解,以流程图的形式,明确车间、班组、岗位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时间标准和质量要求,力求实现无效作业时间最短化;各工种对各自技术作业中影响效率的环节和标准进行调整,努力减少关联衔接上的时间误差和能力浪费,2007年以来,无效作业时间下降了8%。

二是创新机车叫班模式,力求机列衔接最优。针对机型复杂的特点,为实现机车、车流、运行图的紧密衔接,将机车叫班由铁路局调度所负责转变为车站总调直接叫班,并辅以机车库内子系统等信息手段支撑,有效提高了机车叫班的精确性和兑现率。叫班兑现率由32%提高到91%,消除了机车长时间等待的现象,全年减少机车超供592台日,节约机车成本592万元。

三是实施“天窗”精确修,力求施工影响最小。按照“联锁关系为基础、平行进路为根据”、“一点多用、平行作业、减少十扰”的原则,把全站各场划分为25个“天窗”作业区。结合每项施工作业,进行细化分解,编制成施工指导图和作业流程图。根据“天窗”作业区的划分,对同一维修区采取分段给点、分段作业的方式,保证检修单位有充足的检修时间,避免因局部检修影响整个区域的正常生产,最大程度降低对行车造成的干扰。

四是采取驼峰续推方式,力求设备运用效率最高。针对驼峰解体能力不足,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基础上,让推峰车列在原预推位置再向前续推150m左右,压缩2mm的解体时间.每昼夜可有效压缩约1h驼峰占用时间,使解体能力提高5%;根据车流结构,采取单溜续推作业与双溜作业互补的作业方式,实现驼峰解体作业无缝衔接,空峰时间接近于零,运用效率达到全路同类设备最高。

2.3变传统为科学,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管理系统

襄阳北编组站强化“信息就是生产力”的观念,紧贴生产实际,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,创新编组站管理方式,在促进工作质量和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,大大降低了现场作业的劳动强度。

一方面,加大自主研发力度。相继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路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。(1)研发了技术作业信息交互系统,构建编组站所有参与技术作业人员资源共享、信息交互的智能化网络平台,实现场间“透明”作业。2011年又开发了机线机车信息录入系统,便于值班员统筹掌握信息,快速组织挂车,加速机车周转,出库机车在站停留时间压缩约20min。(2)研发了自动化驼峰控制软件,对驼峰解体的危险钩活,在解体计划上进行标注和计算机上变色提醒,分别采取不同控制措施,使自动化驼峰控制精度达到99%以上。(3)研发了编组站钩计划无线传输系统,实现了调车作业计划实时动态接收、查阅和快速打印,减少了人工传递和辨认的差错率。(4)研发了调机作业动态跟踪及调机运用分析系统,实现了调车机在越场区作业时要道还道的微机管理,作业内容分类统计分析准确率达到100%。

另一方面,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。(1)将货车预检系统、车号自动识别系统、预确报系统进行整合,使工作人员在室内就能实时核对车号、货车状态和编组情况,不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,而且保证了人身安全。(2)将超偏载仪、轨道衡和局界口安全门、电视监控系统进行整合,实现了保安设备集中监控,便于各类信息集中处理,促进了作业标准的落实和安全隐患的及时整治。(3)将现场电视监控系统和列车实时运行图嵌入办公网中,使各级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现场生产情况,提高了管理效率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。

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。

铁路资讯

铁路风景